半岛体育 bandaotiyu 分类>>
绘就广州民生幸福温暖画卷
半岛体育官方网站-百家乐棋牌返水最高平台 2025最新老年人和年轻人同住一个“社区”、智能设备帮助老年人生活更舒心、社工穿梭在困难群众需要的地方、微小心愿汇聚社区大慈善、打卡具有岭南特色的婚姻登记处……身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地带的广东省广州市,利用湾区经济优势,不断激发甜蜜经济、银发经济、社会组织、慈善力量等发展活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绘就全市民生幸福温暖画卷。
“在这里,港澳老年人可享受与南沙户籍老年人同等入住待遇”,广州市南沙区养老院负责人介绍,“我们设置了港澳老年人服务专区,通过专区化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聚焦并满足港澳老年人的个性化需求。”南沙区养老院作为广州首个实现跨境养老的机构,到今年1月底,已有6位港澳老年人入住。
“老人家觉得我们态度好、服务好,整体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很高”,南沙区养老院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不仅得到港澳老年人家属的认可,来到这里的南沙当地的老年人都很认可我们的服务。”
去年农历腊八节那天,娄奶奶来到广州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长者饭堂就餐,“我没和儿女同住,每天都来这里吃。今天是腊八节,有腊八粥,坐公交车过来,吃得很舒心,还锻炼了身体。”广州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的饭菜让老年人的胃更暖。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介绍:“每天来长者饭堂用餐的老年人有110人左右。”
作为全市居家、机构、社区“三位一体”融合式养老服务平台,除了设置长者饭堂,满足老年人“食”的要求,还为老年人提供“居”的便捷。在老年公寓,户型设置为双人间和三人间,门口贴有老人们的照片,并以居住老人们的姓进行标注,如“李叔之家”等,居室内还设有适老化淋浴空间、适老化家具,方便老年人自由行动。同时,为了满足老年人的娱乐需求,院内有广州市老年人大学,定期开展各类活动,如长者生日会、养老菜园共建等,让生活在这里的老年人亲身体会到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
对于行动不便老年人的日常护理和健康老年人的日常体检等需求,机构负责人讲到,“我们将智慧康养融入养老服务建设,在机构内设医务室和专业医疗服务团队,让居住在这里的老年人得到更好的照护”。
不同于南沙区养老院和广州市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这些以提供照护服务为主的养老机构,黄埔区在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内,建设岭南养生谷,除了提供照护服务之外,还是年轻人亲身实践的平台,即老年人与年轻人生活在同一园区,既为学生提供职业实践场所,也让老年人感受到生机与活力。同时,养生谷联合行业内的康复和护理品牌,建成产学研融合发展平台。走进养生谷内的广州智慧康养(适老)装备展示体验中心(岭南),会看到有许多老年人正在体验智能化产品。在智能家居产品区,机构负责人演示了数字智能护理床的主要功能以及使用方法,他告诉记者:“我们致力于打造‘产教+康养+展销’为一体的智慧康养综合服务平台,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便捷的护理服务。”
同样位于黄埔区的南方美谷经济产业园,依托美谷产业基础,园区重点发展银发医用健康、美丽抗衰经济、智慧康养三大产业,秉持大健康的发展理念,从化妆品与医美、功能食品、再生医学等领域布局,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专注研发,奏响银发经济的协奏曲。2024年3月,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政府发布“银发经济10条”,助力园区产业集聚化、创新化、品牌化发展。2025年3月底,广州开发区、黄埔区发布《关于打造“三城一岛”产业增长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若干举措》,聚焦银发经济、美丽经济等新经济,培育新业态新消费,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截至2024年底,广州市银发经济领域企业已超1万家,长者饭堂、综合养老平台、智慧康养装备展示体验中心、银发经济产业园……围绕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银发经济助力老有颐养正蓬勃兴起。
在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六楼,有一个特殊的电话窗口,工作日总能听到志愿者与电话另一端的长者,或语气轻快的家常对话,或温柔细致的问候。而电话这一端的志愿者也是一位老年人。由老年人志愿者组成的这支“长者心声热线岁左右,其中过半数队员服务年限已超过10年。
广州市志愿者协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老年人更了解老年人的需求,同龄人也更好沟通。”
“长者心声热线”是由广州市志愿者协会创建并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截至2024年底,活动已经走过19个年头,累计为超过12万长者送去温暖问候。
2024年10月,广州市志愿者协会为培育壮大“银龄队伍”,启动了“初老服务老老”志愿服务品牌建设系列活动,让有技术、有能力的银龄志愿者为社区居民和困难长者开展志愿服务。
入驻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的社会组织开展项目多、服务范围广,并依托社会组织公益创投等平台参与民生保障和社会建设。此外,广州市社会组织联合会积极参与“百社联百村”助力“百千万工程”专项行动,联动多家社会组织在为老、助残、救助帮困、未成年保护、社区治理等方面开展帮扶。广州社会组织研究院则大力推动社会组织发展的产学研融合,发起成立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合作发展中心,研究探索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协同发展路径。
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发展基地先后培育孵化了240多家社会组织。从为老暖心服务、公益创投、“百社联百村”行动到粤港澳大湾区社会组织协同发展……2024年,广州市社会组织培育基地持续发力,引导社会组织积极参与经济建设、社会治理、民生保障等,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道怡乐社区的“微心愿”清单上有这样一条心愿:我想拥有一台复印打印一体机。
许愿的孩子小健(化名)是一名肢体二级残疾的儿童,因做腰椎手术,错过了特殊学校的入学时间,面临无法就读的困境。怡乐社区社工和居民委员会在帮助他完成“微心愿”的过程中注意到了小健的情况,积极链接多方资源,通过各方努力,小健最终获得了入学资格。现在,有学上的小健变得越来越开朗。
小健的妈妈发自内心地向怡乐社区党委和区工商联党支部表达感谢:“谢谢你们,帮助小健完成了‘微心愿’,还让孩子有学上。”
像小健这类困难群众许下的“微心愿”,从2021至2024年底,番禺区已经点亮了616个。
在党建引领下,社区慈善基金还用于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在市桥街道怡乐社区,依托社区慈善基金,设置了4个简易自行车棚,社区负责人介绍:“这4个自行车棚,是为了解决社区居民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问题。”居民们反映:“自从有了自行车棚后,社区道路和单元楼门口干净整齐多了。”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市桥街道怡乐社区内的“初心亭”,由社区基金出资修建,供居民休息娱乐。
漫步在怡乐社区,有为满足社区群众临时需求的怡乐帮帮车,有为了维护路边整洁种植的绿植,还有专门供居民休息娱乐的“初心亭”……这个20世纪90年代的社区,在慈善文化的滋养下,依然透着生机与活力。
怡乐社区是番禺区慈善助力社区治理与服务的一个侧影。番禺区通过开展“微心愿”、“善暖番禺·慈善救助”、慈善超市、“爱心燃料卡”等项目,聚焦困难群众需求,为他们提供精准有力的救助和帮扶。同时,党建引领,以“区慈善会+16个乡镇(街道)慈善会+277个社区慈善基金”为网络,以“五社联动”为机制,逐步形成“一三五”社区慈善模式,展现社区慈善的温暖力量。
从怡乐社区到番禺区再到广州市,点滴善心汇聚大爱。截至2025年4月底,全市设立社区慈善基金3002个,累计筹集善款约1.69亿元,通过对接各方资源,开展社区慈善活动,打通慈善“最后一公里”,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花都有喜,缘定岭南。迈入花信门,代表民间传统祝福的双喜窗花和具有岭南地区特色的灰塑艺术便映入眼帘。广州市作为全国首批婚俗改革实验区,积极探索婚俗改革新路径。2023年初,花都区民政局将婚姻登记处搬到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便是探索之一。
具有园林风情的婚姻登记处一步一景,一景一宣传。在通往颁证大厅的连廊上,青石板路上刻有“十年锡婚”、“二十年瓷婚”等文字,方便拍照打卡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助力婚姻文化的宣传。廊内显示屏上随时更新业务办理进度:请Y063号到玉兰办理业务;请Y064号到牡丹办理业务……花都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负责人介绍:“颁证大厅的服务窗口,以花命名,如牡丹、百合、玫瑰等,既符合园林景观的特色,也象征着对新人的美好祝福。”此外,为满足年轻人对婚姻仪式感的需要,打造“花都有囍”品牌,在公园内还设有多处拍照打卡点,供新人合影留念。
花都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室内面积1314平方米,设有咨询区、登记区、颁证区、行政区、辅助区、展示区等6大功能区。在婚俗改革宣传区,生动展示了花都区近年来的婚俗改革工作成果。
2024年10月1日,在花都湖畔举办了广州市花都区2024年集体婚礼盛典暨婚俗文化产业展示活动。
走进竹洞村,乡村美景与乡俗文化相辅相成。围绕着竹洞湖畔,设置了“颁证草坪”、“相爱大道”等7个甜蜜场景,打造“幸福花开,竹洞你心”户外颁证点,并定期开展婚姻登记集体颁证仪式。此外,在村里还设有婚姻家庭辅导室,开展婚姻家庭辅导宣传。
无论是竹洞村户外颁证点的打造、婚姻家庭辅导室的设置,还是设置在景区、具有多项功能的花都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这些探索皆是广州倡树文明婚俗新风尚的缩影。
据了解,花都区婚姻登记“跨省通办”的数量占全区婚姻登记数量的45%。截至2025年3月底,广州市已办理婚姻登记“跨省通办”3.6万对。在公园景区、传统文化街区等群众喜爱的场景打造“花都有囍”户外颁证点45个。随着婚姻登记“全国通办”的实施,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新人愿意走进广州,享受甜蜜。